淮南生活
淮南市寿县迎河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淮南市寿县迎河镇政府迎河镇共有耕地面积10.9万亩,辖14个村(街),77765人,其中农业人口68551人。2014年贫困人口建档立卡2702户6421人,经历年动态调整、动态管理目前系统建档立卡脱贫户2564户6376人。目前系统建档立卡边缘易致贫户158户381人,监测对象11户3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9户26人,脱贫不稳定户2户4人)。
全镇共有四个贫困出列村,分别为大店村、大台村、肖严村和禹临村。四村共有脱贫户909户2167人,分别占全镇脱贫户和人口的35.45%和33.99%。禹临村于2016年出列,大店村于2017年出列,大台村、肖严村于2018年出列。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住振兴“基本盘”。做好低收入人群摸底监测和脱贫户分类管理,密切关注边缘户,监测“应纳尽纳”,兜底“应保尽保”,严防致贫返贫发生。持续推进稳岗就业。目前全镇脱贫人口共实现就业2177人(省外1089人、县外省内248人、镇外县内120人、镇内720人)。开发县级公益性岗位就业30人、村级公益岗位就业423人,脱贫就业人口占总脱贫人口的34.14%。大力开展“四带一自”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摸排脱贫户、边缘户发展特色种养业1066户,按今年特色种养业补助标准统计可享受补助资金229.825万元。建立产业扶贫基地(车间),稳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就业。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排查整改工作,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整改”。
二是促进产业发展,开好振兴“第一锁”。推进优势产业做优做强。认真落实小麦、水稻病虫害统心统治,稳定粮食生产。推广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托管服务,培育发展田之野米业有限公司,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作用。加大特色产业科技投入,促进提质增效。重点培育农门天下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三帮农民专业合作社、丰泽园芦笋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推进蔬菜小镇建设。支持淮南市农科所马铃薯新品种引进栽培技术示范产学研项目在农门天下实施。今年11月份由安徽省农科院、安徽省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主办,淮南市农科所承办的第二届安徽省、市农科院协同创新工作年会农门天下被指定为观摩现场。以绿园水产特种养殖公司为核心,实施国家级绿色健康养殖项目。省农科院在三帮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专家工作站并挂牌成立《安徽省特种水产养殖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核心试验示范基地》,重点进行淮河鳖稻鳖综合养殖规范研究。同时,迎淮豆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2亿元技改扩建、安徽竞一木业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胶合板农业产业化项目即将动工建设。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振兴“防洪堤”。
今年上半年相继在我镇实施的重大或较大项目有4个。分别是合周高速、正南淮堤堤顶道路、肖严湖圩堤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插花村)工程。目前合周高速征迁中144冢坟茔、843.28亩土地已全部完成迁坟、征收,67户拆迁房屋及附着物测量已完成并公示,两个安置点已选址并由第三方组卷报批。18.5公里正南淮堤堤顶道路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已交付使用。27公里自来水管道铺设任务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插花村)工程完工验收,已通水供水。肖严湖圩堤加固工程已完工,极大地提升了肖严防洪抗洪能力。
四是加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振兴“软实力”。投入3300万元的迎河中心卫生院综合楼项目已完成一楼混凝土浇筑。设计230个床位的嘉元养老公寓于3月18日正式挂牌运营,为迎河镇域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启了先河。上半年脱贫人口劳动技能培训已经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已缴费完成参保率95%以上,人均缴费346.8元。
五是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优化振兴“硬环境”。2021年农村厕所改造已经完工。目前正在组织第三方公司对2017年以来实施的农村厕所改造进行现场评估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把“小厕所大民生”工程办好。污水处理厂厂站已经建设完毕,环保设施齐全,运行条件具备。目前,正在对23处单位、公厕、住宅小区3050米支管网、116座污水检查井进行铺设,加大污水接入,发挥污水处理厂作用。